郑州胡辣汤排名以及郑州胡辣汤加盟连锁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郑州胡辣汤排名,以及郑州胡辣汤加盟连锁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郑州最有名的5家胡辣汤,天天爆满堵门口,排队等1小时也要喝

胡辣汤在咱大郑州是一种非常有特色早点,从小吃到大,从来就没有吃腻过,和油馍头简直是绝配,有的胡辣汤再加上醋和辣椒油,绝对刺激。

郑州这些年很多胡辣汤品牌都名气很高,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其中有名的几家。

方中山胡辣汤的名气绝对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,甚至还出现在了外媒上,说是网红店也不为过。不过在网上的评论可是褒贬不一,这家店客人较多,很多服务都要自助,又是红排队很久才能喝上一碗。

受到议论最多的无非就是这家店的味道了,咸味特别足,有时候辣的会让人受不了,店里的葱油饼和肉盒倒是胡辣汤的好搭档,值得尝试。

在西郊方秀华胡辣汤是一家老店了,很多本地人喜欢来这里吃,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对这家店真是情有独钟,每天早上都有很多年龄稍大的爷爷奶奶,在排队等着一碗胡辣汤。

他们家的胡辣汤对少数人来讲还是不错的,没有那么辣,配合着颇有特色的芝麻酱,让它多了一分香,配合着他们家的包子还是不错的选择。

逍遥镇胡辣汤源自河南周口逍遥镇,现在许多地方都家喻户晓,被赞为“北京大碗茶,逍遥胡辣汤”,逍遥镇也因此名扬省外,甚至还创立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。

这家胡辣汤和方中山如出一辙,又咸又辣,还是挺过瘾的,这家的肉盒看着很薄,但实际的量还是不少的,一个人怕是吃不完。

高群生胡辣汤是来自逍遥镇的一款胡辣汤,高群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跟随父亲学习胡辣汤的制作,学成之后又传授技术,指导开店,还成为了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”。

这家店除了胡辣汤,午饭晚饭还有炒菜,这家胡辣汤非常浓郁,少了一点辛辣,口感温和,搭配上个头小,表皮酥脆的油馍头,十分好吃。

穆彦华胡辣汤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,其中牛排胡辣汤更是人气爆品,两块巴掌大的肉块,让喝胡辣汤也能有种大口吃肉的感觉。

这家店的配菜不是很多,包子油条,包子并不是很出彩,有不少粉条,吃起来特别的咸。

郑州胡辣汤这么多,大家钟爱哪家呢?

郑州胡辣汤“扛把子”凭啥姓了方?

【很难想象,并不善于吃辣的河南人,早饭是被一碗碗胡辣汤霸占的。酱油色、稠糊糊,不得不承认,胡辣汤的这种卖相是不占优势的。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总导演陈晓卿的话说,拍出来总是“不可爱”,于是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一部,他选择了更为上相的开封灌汤包,舍弃了被寄予厚望的胡辣汤。

但这并不妨碍河南人爱它。在每一个清冷沆瀣的清晨,绝大多数河南人的味蕾,都由这碗醇香热辣的汤打开,配上油饼、煎包,吃完后味蕾和人才算真的醒了。所谓一城一味,这口熬了数十年的汤,培植了河南人的味蕾记忆。在这个胡辣汤江湖中,西华逍遥镇、漯河北舞渡、淮阳朱家各领风骚,但在每个人心里,最好吃的永远是楼下那家,因为那是熟悉的味道。】

李隽/文

独特口味是一遍遍“问出来”的

20世纪90年代之前,郑州的早餐台面上是没有胡辣汤的。

最早时,胡辣汤出现在街头巷尾,就是1991年左右西华逍遥镇人来郑州练摊,临时支起的锅,简易桌凳,男人烧汤女人切饼,其中就有方中山夫妇。

在方中山的儿子方江北记忆中,爸妈永远凌晨1点起床烧汤和面的背影最为深刻。“父亲年轻时跟着爷爷在漯河卖胡辣汤,成家后带着妈妈闯荡郑州,直到1997年在顺河路开店,这才算有了立足之地。”

方中山祖籍西华西夏亭镇,周边亲戚邻居都会做胡辣汤,如五里不同音,十里不同调般,每一家的味道都会不一样。胡辣汤以熟羊肉、牛肉为主料,配以八角、胡椒、花椒、茴香、砂仁、肉扣、八桂、凉浆、粉条、味精、精盐、木耳、面芡、香油、醋等,其中配比、顺序和手法决定着最终呈现的味道。

与别处不同,方中山胡辣汤的味道是从顾客中问出来的。“当年,无论是老主顾还是新顾客,我妈经常问大家喝着怎么样,在不断的升级调整中,最终形成了方中山胡辣汤麻辣鲜香的独特口味。”

2017年,蔡澜来到郑州,除了四厂的烩面、巴奴的毛肚,绕不去的当然还有早餐——方中山胡辣汤。直播中,这位走遍全球的美食大家对胡辣汤的评价简洁且到位,“味好足”!

风味自有风骨,坚持熬好这碗汤

其实,“足”的不仅是味道,还有筋骨。

从父亲方中山手里接过家族重任,儿子方江北自觉肩上的责任有些重,就连勤劳贤惠的媳妇也时常念叨,如何不辜负这块牌子,把祖辈的家业荣光发扬光大。在他们看来,自己要学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。

中山、江北,父子的名字,朴实中自带风骨,就如他们熬出的这碗胡辣汤。

谈及方中山胡辣汤缘何坐上郑州第一把交椅,方江北表示没什么特别的,无非是日复一日的坚持。

羊肉必须是豫东小山羊,东北黑木耳,面筋也永远都是既定的水面比例,就连拳头产品肉盒每个也得达到四两。“公司有品控小组,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个加盟店巡查,为的就是做好口碑、维护好品质。”

成功总是说起来容易,但中间历经了太多困苦。“日复一日,无论酷暑严寒,爸妈永远都是凌晨1点起床,和面、烧汤。”方江北缓缓地回忆,“最忘不掉的是,那次妈妈手指骨折,打上了钢钉,第二天仍来上班。切饼时,刀很沉,硬把钢钉震了出来,我妈吭都没吭一声,把钢钉摁进去后继续切饼,招呼客人。”

这一幕,他看在眼中痛在心里,刻在了记忆中。正可谓父母的言传身教,让这位喝胡辣汤长大的年轻人,对头上这块牌子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感悟。

和那碗朴实无华的胡辣汤一样,方氏家族寡言、务实、低调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数十年熬好这碗汤。

几代人的方中山

由一碗碗“味好足”的汤,由一个个肉超多的肉盒,方中山胡辣汤在郑州乃至河南的名气越来越响。这里既是老郑州人的早餐聚集地,又是网红打卡地,频繁地被晒在微博、朋友圈。无论是老主顾还是游子,抑或是外乡人,方中山仿佛始终是绕不去的河南味儿。

在方中山,每天早上11点前找位置是件麻烦事儿。此外,拖着行李箱到处走动的食客也是这里的一大风景。没错,这些人下了飞机或高铁,也许不回家就直接冲过来了。近乡情怯,面对家乡味儿,人的味蕾记忆总是超乎想象。

与好吃好味相比,方中山胡辣汤在品牌路上亦引领着行业。在普遍小散乱的现状下,它第一个在顺河路开出了两层楼的品牌旗舰店,开放加盟,随即打开了河南胡辣汤品牌发展时代。

民以食为天,更多同业人看好胡辣汤陆续加入进来,共分一杯羹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年轻却不失稳重的方江北依旧云淡风轻,他认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。

创业难,守业亦难,为了这锅数十年的汤,其母亲仍坚持不定期下店巡视,亲自品尝每一个分店刚熬的汤,一天可以尝到100多碗,或好或歹,这位女主人从不吝惜自己的批评和夸赞。

“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,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任务和角色。”接过家族权柄的方江北看得见远方,也清楚脚下,或许这正是郑州胡辣汤“扛把子”为啥姓了方的原因所在。

喝了郑州的这七家胡辣汤,最好喝的是……

早上喝一碗胡辣汤,是河南人共有的记忆。

这点在郑州,表现得尤为明显。这里的胡辣汤有多个品牌、多种口味,更有关于它的多样讨论。这一次,我们喝了七家不同的胡辣汤,给出一些评价,没有绝对的对错,但或许能给你一些关于喝胡辣汤的参考。

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郝楠楠 文/图

记忆

我老家的村子处在淮阳县和西华县的交界处,从西华县出来,沿着329省道一直往东走,就到了村子附近。

329省道,是我小时候最“繁华”的一条路,在这条柏油路上,每隔四五公里,就会有一个集市。村民大概5~7天赶一趟集,置办未来一周的食材。所以,集市开放的时间也是岔开的,相邻的两个集市都是按照单双日轮流开放。

赶集是个大事儿,尤其对我们小朋友来说。但由于集市只在早上开放,小时候家里没有自行车,为了赶集需要清晨五六点钟就爬起来,跟在家长后面,抄小土路去。风尘仆仆,到集市上又没有“采购权”,吸引我们的,其实是一碗汤,一碗3毛钱的胡辣汤。

胡辣汤是从西华县逍遥镇走出来的,因为位置原因,村子附近的集市上很多卖胡辣汤的摊主,都是来自西华。

那时候的胡辣汤是什么样?

汤里细粉条、黄花菜、手洗面筋是老三样,有的摊主会在汤最上层里面撒一些小焦鱼,有的是撒一些指甲盖大小的、炸得酥脆的小面片。

装胡辣汤用的都是大口浅底的白瓷碗,小碗3毛、大碗5毛,当时我们的零花钱是一天一毛,能喝一碗胡辣汤,算是一次奢侈消费了。

汤盛到碗,摊主会用小勺子从碗里蘸一下香油,滴两滴进汤里,然后再问你要不要加点儿醋。

胡辣汤的麻味和辣度都刚刚好,黄花菜咯吱脆、粉条软糯、手洗面筋筋道,盛到碗里就成了点缀的小焦鱼总让人意犹未尽,尤其在冬天,就着水煎包或者高炉烧饼,一碗下去,浑身都是暖的。

那时候县城里在大力发展黄花菜产业,有不少田地都是黄花菜种植基地,西华的汤、淮阳的菜,让我度以为胡辣汤只是这地界的特产,一碗胡辣汤成就了我对家乡美味的唯一记忆。

之后才慢慢发现,原来早上喝一碗胡辣汤,是河南人共有的记忆。

这点在郑州,尤为明显。多个品牌,多种口味,多样讨论。这一次,我们一连喝了七家不同的胡辣汤,无关对错,或许能给你一些关于喝胡辣汤的建议。

探访

在郑州,要评价胡辣汤和烩面的好坏,那恐怕是永远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,或者说没办法拿一套标准去说服谁。

这次我们选取了七个品牌的胡辣汤店去探访,也不是想给它们的味道、口感分个好坏级别,只是想以一个食客的角度,分享一下对这些胡辣汤的感受。

注:

(1)如果你看完也有同感,那我会觉得幸运;如果你觉得和你的观点不一致,也请您谅解,对食物的感受,向来是一件“私密”的事情,但是我们欢迎理性讨论;

(2)此文不是广告、不是广告、不是广告;探访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作者个人承担,无商家合作;

(3)评价只针对口味;以下排名不分先后。


方中山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☆

优点:出品稳定

缺点:辣味重

在郑州,家喻户晓的一个品牌。我去的这家在南阳路上,去的时候6元一碗的胡辣汤已经售完了,只剩下8元一碗的精品胡辣汤。

之前也喝过一次,跟这次感觉差不多:一是颜色,颜色有点儿发黄,跟大部分传统的胡辣汤都不太一样;

二是辣,我平常是“吃郑州的火锅只点辣锅”,应该能代表大部分人吃辣的程度吧?但还是觉得这碗汤辣。喝下第一口胃就直接被激了一下,但也跟这是早餐的原因,肚子空空的原因。吃了水煎包之后,觉得缓解一些。

汤里有面筋、木耳、牛肉,面筋基本没有吸收汤的味道,倒是有嚼劲。汤浓稠度很高。

观察了一会儿,店里喝胡辣汤的顾客年龄多是20~35岁之间。辣味的刺激,大概在我喝完15分钟之后,依然感觉强烈。


方大同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☆

优点:出品稳定、浓稠适中

缺点:略咸

也是在郑州成长起来的一个品牌,从2012年创办到现在,直营店+加盟店近三十家。前一段时间因为与歌手方大同的“商标纠纷”新闻,颇受关注。

我去的是博颂路店,点了一碗6元的优质胡辣汤。汤里有牛肉、木耳、花生豆、面筋、金针菇。跟方中山比着,胡辣汤的稠稀程度更适中。

辣味适中,但咸味太突出。


逍遥镇杨凤花胡辣汤

推荐指数 ★★★★

优点:汤味浓郁、牛肉好评

缺点:其他原料入味不够

最近风头正盛的一个品牌。杨凤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辣汤传承人,据说这个店是由她亲自坐镇,地址在金水路玉凤路附近。

早就听说过杨凤花的名号,再加上是来自逍遥镇,对这碗汤抱得期待值也最高。

汤里有牛肉、黄花菜、木耳、面筋、粉条。胡辣汤味道的差异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选用香料及分量的不同,杨凤花胡辣汤喝起来香料味比较突出,有回味的空间;

辣味也刚刚好;汤里的小牛肉片值得好评。但是除了牛肉之外的原料,感觉入味都不太到位。


高群生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

优点:味道适中、用料丰富

缺点:出品不稳定

高群生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逍遥胡辣汤传承人,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,高群生出镜,参与拍摄胡辣汤的部分片段。

这家店在城东路南仓街附近,据老板娘介绍,这家店开了十多年了,她是高群生的亲戚。

汤里包括木耳、面筋、牛肉。浓稠度特别高,里面原料大部分是面筋;香料味和辣味都适中,但可能是因为我去的晚,汤剩的少,有轻微糊味。


方秀华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☆

优点:香辣适中

缺点:芝麻酱“别致”、原料煮制不稳定

我去的是总店,在伏牛路伊何路交叉口,最早的一家店,距今有三十年左右。

打汤的大姐很热情,跟我边聊边打汤,但是万万没想到,最后一个步骤是淋了一勺芝麻酱在汤里……好吧,无可避免。

本来以为芝麻酱的味道会很浓,但还好,汤的味道没被掩盖。味道很“温和”,喝完舒服度比较高。在墙上挂的品牌介绍里,汤里包括黄花菜,但是我捞半天就捞了两根,被煮的快化了,有点儿遗憾。


李记老五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★

优点:手洗面筋、味道丰富

缺点:汤里自带一点儿醋味,会有食客不习惯

最喜欢的一个店!也是唯一一碗被我喝光的胡辣汤。

地址在紫荆山商城路附近,开了有30多年的老店。

第一次去晚了,到的时候胡辣汤已经卖光。第二天早上六点爬起来,坐了十多路公交车,到的时候七点左右。门口已经有叔叔阿姨在排队,好多人手里都是拿着保温饭盒,买完回家喝。听食客们说,每天早上八点多,他们的胡辣汤就卖光了。

李记是我品尝过这些品牌里,唯一一家坚持用手洗面筋的胡辣汤店,面筋没那么筋道,但是味道很好。汤里还有黄花菜、海带,脆、又入味;还有花生豆和细粉丝。汤里整体辣味不明显,椒麻味突出一些。

他们家的油馍头也值得尝尝,跟市面常见的大不同:油馍头很细、炸的焦脆,凉了之后特别像老麻花的味道。


程党生胡辣汤

推荐指数:★★★★

优点:用料足、汤醇厚

缺点:汤过浓

也是一家老店,在西区棉纺东路上。

原料同样是这些:面筋、木耳、细粉丝、牛肉,用的很足,浓稠度跟方中山有得一拼,但一边捞一边喝,喝到最后汤依然很醇厚,香料味和辣味都很好,不刺激。打完汤,小哥儿滴进去的一滴香油很惊艳,有点儿像老家自己种芝麻榨出来的香油。

结语

其实,写这几段话的时候,自己心里有一点儿“别扭”,不是不相信自己,还是上面说的那句话,对食物的感受,向来是一件“私密”的事,任何方位的评价都会有赞成者和批评者。

但我还是想说说胡辣汤,其实原因只有一个:我在郑州这么多家店,从来没有遇见过自己记忆中胡辣汤的味道。

这让我觉得遗憾,所以每次喝到胡辣汤的时候,都会抱着更好的期待。

所谓“记忆中的味道”,有时候连自己都表达不清楚,在找不到这种味道的时候,甚至会怀疑是不是因为小时候吃的少、见的少,才觉得小时候的那碗汤是最好的?

在去这些店之前,我找了好几个朋友问他们关于郑州胡辣汤的记忆,有三四个年龄相仿的朋友都推荐了“方中山”,这是他们对胡辣汤的认知,他们对方中山的辣味的依赖。

李记、程党生胡辣汤都是老郑州人给我推荐的。

所以,顾客是被培养出来的,一碗汤没有绝对的优劣、口味也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。

我们都不是美食家,这种对味道的情感,不是必需品,它也很容易被替代,但如果能遇见,还是会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