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客奶茶加盟连锁店(街客奶茶店装修)

发布时间:

“一部奶茶进化史,为你揭开真相。”

黔灵公园要赶早,早上云雾围绕,空气清新。早餐可以在公园门口众多小吃中选择,在门口扫码预约购买门票(1张/5元)即可入园。

说到奶茶,你脑袋里首先蹦出来的词是什么?“甜蜜、开心”,还是“发胖、自责”?无论你想到的是前者还是后者,或者两者兼有,我敢打赌,你都无法割舍它。

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奶茶也冲破了奶的束缚,衍生出了果茶和纯茶。配料和工艺方面,珍珠的“兄弟们”椰果、西米、紫米等陆续上线,奶茶杯和配套的自动封口机应运而生。

那是2005年,她已是一个可以自由支配零花钱的初中生。一次放学后,她和同学逛到了老西门的小吃一条街,那里有许许多多小吃摊,可以买到炸鸡、刨冰、炸里脊肉、铁板鱿鱼……当然还有奶茶。她先要了一份炸鸡,接着又掏出三块五毛钱,要了一杯奶茶尝尝鲜。

这个阶段,产品菜单也做了细分,更容易让大家一目了然。出现的各种品牌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特色产品;在产品更新力度上也不断的推出层新,在奶制品的选择上也是更加的严格。对于新品的推出,并不是常驻茶饮单里面的,推出的新品都是季节性比较强的,能成为爆款的也就在当季主推,客户对于产品定制化趋势的要求日趋明显,新品推送主要是可以让消费者对品牌留有新鲜感。

推荐指数:☆☆☆

2019年8月,奈雪的茶的一波营销操作俘获了万千少女的心,收获了炸裂的口碑。它联手日本艺术家Pepe Shimada,推出了奈雪CUPSEUM(杯子上的美术馆)首展。

“味道特别香,甜甜的,吃珍珠的咀嚼感让人满足,喝了还想喝。”她回味着那时的欣喜。

品牌早期,没有到拼品牌效应的时候,我觉得活下来是最最重要的,更多是靠产品带动销量。

品牌的差异化有很多方面可以做,重中之重是产品的差异化。

-03-

对此,她的妈妈心知肚明,嘴上反对归反对,实际上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甚至还会给她买奶茶。

一边是玩得不亦乐乎的年轻人,他们纷纷标榜自己的搭配是“神仙组合”,并期待有一天能荣登隐藏菜单;另一边是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的品牌方,他们利用微博、公众号推波助澜,持续发酵话题,让更多人传阅这份菜单。

早在2001年,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教授斯蒂芬·布朗(Stephen Brown)就冒天下之大不韪,提出了另一种观点:

她是公司的财务,在上海CBD的写字楼里做账、报账、做报表,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,除了月中报税的日子。

在主题选择上,它采用了“杯子上的美术馆”这一创意,将高高在上的美术馆拉下神坛,让年轻人与艺术亲近起来,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。此举还和它一直倡导的打造生活方式品牌一脉相承,既凸显了品牌调性,又收获了如潮好评。

杯装化的改变

你为何对奶茶欲罢不能?

虽然现在脏脏包已经没有了初上市的火爆,但乐乐茶根本不担心,它的产品更新节奏是:茶饮与软欧包每月各出1~2款新品,每季度出1款爆品,每年出1款网红品。

“后来炸鸡确实吃得少了,但奶茶无论如何戒不掉。”杨艺文坦言,那时不明白为什么奶茶不健康,仍然会偷偷买奶茶喝,“小时候,喝上一杯奶茶是特别幸福的事情。”

“你的顾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那么公司所谓的‘满足顾客需求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。有时‘折磨’他们而不是讨好他们,更能获得成功。”

早在2017年,我们对整个7分甜的定位,做了一个重新升级。无意间我找到了“咖门”公众号分享的一篇文章(还替咖门打了个广告)。

这个品牌当时是结合了奶茶及港式甜品,并把港式甜品进行了杯装化。但后来发现,这是一个伪需求。


这个阶段,奶茶基本开在大中小学校附近和人流好的商城附近,面积也不需要太大,更没有座位,更谈不上体验了!在食品安全重拳下,更是岌岌可危。

实际上,这波网红奶茶的红利主要来源于消费升级下年轻人的消费观。

不得已,她照着抖音里的视频教程自制奶茶:糖和茶叶一起炒,炒到焦黄冒泡,倒入开水搅拌,加入牛奶,牛奶煮开捞出茶叶,焦糖奶茶就做好了。为了健康,奶用的是鲜牛奶,糖用蜂蜜替代。她喜欢浓浓的奶香味,自制奶茶会多加奶,不够甜就再加蜂蜜。

武汉门店开业当天,茶颜悦色武汉店门外早早的就排满了等待购买的顾客,还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,其热度一点不减当年喜茶的火爆景象。

这个基本是要在自己了解各种流程的情况下,在一座温暖的城里,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奶茶店。

虔诚香客游:从山脚步行至山顶的弘福寺请香祈福,静心还愿(弘福寺门票1张/2元)。

如今,他已在江西南昌创立了一家绿色小清新风格的本土奶茶品牌,结合当地的特色美食,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,不到4个月店铺就开始盈利。他梦想这家店可以像长沙的茶颜悦色一样——成千上万的游客专门为一杯茶来到一座城。

干净的门店、精致的灯饰以及简单的logo,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茶饮包装,奶茶很快俘获了年轻人的心,成为社交网络的宠儿。拍照、发朋友圈、享用——年轻人喝奶茶有自己的“三部曲”。

这不禁让人想问,这代年轻人究竟是中了什么邪?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奶茶呢?“茶颜悦色”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?

而在这种火爆的情形下,据说当天想购买一杯茶颜悦色需要排队8个小时!如果选择外卖购买,跑腿费也高达100元!

除了花样繁多的鲜果茶、奶盖茶以外,奶茶还出现了新搭档——软欧包,呷一口奶茶配一口包,得到的是双倍快乐。

最后就是喝品牌奶茶也是追赶时尚和潮流的一种方式。

受此影响,不少奶茶店也纷纷倒闭,行业再次迷失了方向!

7分甜的核心产品叫杨枝甘露,目前的销量占比,有些门店能达到40%以上,平均是在30%左右,这是我们认为比较健康的比例。

出人意料的是,在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下,众多奶茶店创业者却发现,实现盈利成了一个难题,大部分奶茶店仍在盈亏平衡线下挣扎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.8%。2017年,奶茶店的存活率不足两成,开店数为9.6万家,关店数却高达7.8万家。天眼查的数据检索显示,截至11月29日,2019年被吊销、注销的奶茶企业多达3478家。

2010年,知名奶茶品牌“一点点”以上海为首发站,将一以贯之的绿色逐渐涂抹到全国的许多城市。7年后,北京终于在萧瑟寒风中迎来了第一家“一点点”开业,建外soho店醒目的绿色招牌前,顾客不管白天黑夜排着长龙。

奶茶市场目前呈现出“两极分化”的格局——天眼查搜索显示,截至2019年11月27日,经营范围内包含“奶茶”的企业共有约14.3万家。但成立距今1-5年的奶茶企业共注销1.4万家,吊销126家,其中截至11月29日,2019年吊销、注销的奶茶企业超过三千家。

“已经踏到这个船上,没法动弹了。”老虞这样形容四年前的自己。3.8万的加盟费并不包含高达十几万的设备和每月两三万的原材料费用,除此之外,老虞每年还要交五千左右的管理费给总部。开业之前,老虞已经花了六七万装修店面,总部相关人员视察后对奶茶店的材料、风格提出整改要求,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
在国内,奶茶店的厮杀明显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美团点评发布的《2019中国饮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》显示,到2018年第三季度,国内现制茶饮门店数量已经达到41万家。

美团于2019年4月发布的另一份奶茶消费报告显示,“奶茶”位列美团外卖平台热搜词的前5名,2018年奶茶订单数量超过2.1亿单,奶茶供应商户数量也在2018年增长了3倍。

证券研究机构也对奶茶这个现制饮料行业充满期待。华创证券2019年11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了现制饮料行业的三大特点:现制饮料是高坪效(单位面积产生的营业额)、高周转、高毛利的好生意,食材成本较低,毛利率通常达到60%-80%;其次供应链简单,流程易于标准化,依靠自身研发团队能有效完成品控和产品迭代;第三是口味接受度高,容易形成强势品牌。